当前位置:首页 > 制冷机组 > 正文

氨制冷机房设计规范

今天给大家分享氨制冷机组设计,其中也会对氨制冷机房设计规范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简述信息一览:

氨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及工作条件

氨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需综合考虑设备负荷、机房条件以及系统规模等因素,以确保高效运行和安全操作。首要原则是根据各蒸发温度下机器的负荷情况,分别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型号,确保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氨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包括:根据各蒸发温度的机器负荷分别选定,以确保系统匹配性与效率。总台数不宜过少,至少两台,以实现备用与优化运行。同一机房宜***用同一系列的压缩机,一般不超过两种系列,便于管理和维护。

 氨制冷机房设计规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制冷压缩机的选择有以下原则:①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条件,不能超过出厂规定的压缩机使用条件。②选用活塞式氨压缩机时,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小于或等于8时,应***用单级压缩机形式;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大于8时应***用双级压缩机型式。

选型原则是看冷库的储藏容积是多大和用途,然后再选配相应制冷压缩机及相关设备。制冷机是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从较低温度物体转移的热量习惯上称为冷量。制冷机内参与热力过程变化(能量转换和热量转移)的工质称为制冷剂。

在选择制冷机组时,应首先考虑冷库的储藏容积和用途,以便配比相应的制冷压缩机及其他设备。制冷机组的作用是将热量从储存低温物品的环境中转移到外部介质中,从而实现冷却效果。这种热量转移通常被称为冷量。制冷机组内部参与热力过程的物质称为制冷剂,它能够实现低温环境下的热量转移。

 氨制冷机房设计规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氨机房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有哪些?

1、氨气浓度报警装置是氨机房安全的重要保障。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装置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开启事故排风机。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确保监测的准确性。

2、氨机房的事故隐患点:\x0d\x0a设置2台以上事故排风机,在制冷机房正常工作状态下,***用部分事故排风机兼做日常排风的作用,在事故状态下所有事故排风机全部开启。 \x0d\x0a氨制冷机房的事故排风机必须选用防爆型,排风口应位于机房侧墙高处或屋顶。

3、液氨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临界量是10吨。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4、氨在常态下呈气体,比空气轻,易逸出,具有强烈的***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2)风险识别 本项目所用制冷剂氨不属于剧毒物质和一般毒物(属低毒类);氨属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中规定,项目全部冷库使用氨的数量约35t,不超过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5、在工业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存在构成了重大危险源。例如,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强烈***性的有毒气体,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人体严重中毒,甚至死亡。甲醇(CH3OH)也是一种常见的有毒物质,它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和易燃性,一旦泄漏,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6、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在400°C,压强超过200MPa时,不使用催化剂,氨便可以顺利合成。实际生产中,太大的压强需要的动力就大,对材料要求也会增高,这就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影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用20MPa~50MPa。实际生产中,一般选用500°C。有毒性催化剂的使用。

制冷机房设计及设备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制冷机房设计需遵循就近原则,确保高效运行。压缩式制冷装置如R2R134a等,可布置于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内或地下室,但需确保与楼梯间、走廊、建筑物出入口保持一定距离。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则应单独布置于隔断开的房间或独立建筑物内,避免影响上下层空间。

制冷机房内部的送排风设备应配备,以及时排除余热,补充新鲜空气。室内温度需控制在≤36℃,并设置人工照明,确保控制开关和操作仪表周围有足够的照度。在用电方面,制冷机及其配套设备是建筑中的用电大户,其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与低压配电间互换,最好设置在电梯附近,以优化电力供应。

制冷机房内应设置送、排风设备,以便及时排除室内余热,补充新鲜空气。机房内的温度应≤36℃。机房应***取消声措施,防止机组运行噪声传到空调房间或室外影响环境。机房内应设人工照明,在控制开关和操作仪表周围要有足够的照度。冷水机组的基础应高出机房地面150至200㎜。

面积在1000m2以上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门。面积在1000m2以下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门。库房的过磅设备应根据进出货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则和需要进行布置。

制冷机房应设在一般人员不去的地方如地下室。机房内应有充分的维修通道。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原则上应考虑有两个门。因主机房有噪声及振动,所以在其上方不宜设置声音要求较严的房间。室外冷却塔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

制冷机房的布置的要求

在布置上,制冷机与冷冻、冷却水泵的重量大、振动及噪音需重点考虑。对于带有群房的高层建筑,制冷机房适宜设置在裙房地下室,并***取有效措施,如消声隔振,尤其注意水泵与冷冻、冷却水管支吊架的减振。在要求不高的场所,这些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设置集中***暖的制冷机房室内温度不低于16°C。制冷机房内需配备电话及事故照明,照度不宜小于100L,并在测量仪表集中处设置局部照明。需设置给水排水设施,满足水系统冲洗、排污需求。设备布置及管道连接需符合制冷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

冷水机组的基础应高出机房地面150至200㎜。基础周围和基础上应设排水沟和机房的集水坑或地漏相通,以便排出可能产生漏水、油。吊装冷冻、冷却水管等设备的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并要处理好消声隔振问题。制冷机房的消防措施应满足国家颁布的各种有关防火规范的设计要求。

氨压缩机房的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好型亮旁的自然通风环境。变配电间应布置在氨压缩机间的附近。冷库场区的主要道路和进入场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路面应平坦,不积水,场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厂区绿化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要求。

冷库的冷库设计安全要求

冷库设施和设计的安全要求十分严格,以保障操作人员和货物的安全。首先,运输工具需符合相关标准,库房内部则需分区明确,设置标识以便管理和货物操作。应急照明、门锁控制和报警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或求救。货架需强度和刚性足够,门四周需有防撞护栏和警示标识。

在进行冷库设计时,必须确保库面内外金属的合理设计,以避免出现冷桥问题,这将有助于提高能效并减少能源损耗。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明施工中的关键操作注意事项,并确保这些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严格执行,这对于确保冷库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冷库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建筑形式与布局:根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和场地条件,决定单层或多层的建筑形式。冷间、穿堂等区域的布局需保证工艺流程顺畅,避免干扰。高低温区域应明确划分,以减少绝热围层的面积。穿堂的作用:穿堂在建筑平面布置中起着连接和协调的作用。

***用氨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冷库应建设在周边人口密度较小的地方。在制冷机房门口外侧便于操作的位置,应设置切断制冷压缩机电源的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制冷压缩机的运转,且应设置相关标识。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制冷压缩机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制冷的发展史

1、人类最早是将冬季自然界的天然冰雪,保存到夏季使用。这在我国、埃及和希腊等文化发展较早的国家的历史上都有记载。1834年在伦敦工作的美国发明家彼尔金斯(,}}CO}I氏论1I1d)正式呈递了乙醚在封闭循·环中膨胀制冷的英国专利申请。这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型。

2、新的制冷技术不断涌现,如1934年卡皮查发明的氦液化器,1947年柯林斯***用双膨胀机预冷氦气的方法。1951年,伦敦提出的3He-4He混合液稀释制冷法,可达到4×10-3K。制冷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食品、舒适和健康方面的需求,还推动了空间技术、国防建设和科学实验的发展。

3、威廉西门斯在空气制冷机中引入了回热器,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1859年,卡列发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申请了原理专利。1910年左右,马利斯莱兰克发明了蒸气喷射式制冷系统。到20世纪,制冷技术有了更***展。

4、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 制冷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是为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将物体或流体冷却至环境温度以下,并维持这一温度而存在的。现代制冷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尽管在此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并利用了冷的原理。在中国,古代人民就已经使用天然冰来冷藏食品和进行防暑降温。

关于氨制冷机组设计和氨制冷机房设计规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氨制冷机房设计规范、氨制冷机组设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