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制冷机组流量,以及制冷流量计算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1、冷冻水是用户的需求,这个一般都是已知条件,用这个条件可以算出所需冷量,以便选出压缩机型号。如果要是告诉冷量计算水量的话,用Q=CMΔt就能算出水量,不同浓度的盐水或者纯水的比热、密度什么的参数都可以查到,冷冻水流量就算出来了。冷却水的流量一般都是计算出来的,这个由冷凝器的负荷决定。
2、首先,对于冷冻泵的流量计算,一般可以根据冷冻水的进出水温差、制冷量以及水的比热容来确定。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冷冻水流量 = 制冷量 ÷ 温差 ÷ 水的比热容 ÷ 3600。
3、综合来看,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却水的流量通常大于冷冻水的流量,这是由于冷却水需要承担更多的热量负荷,包括制冷主机的冷凝热和压缩机的输入功率。而冷冻水则主要负责制冷主机的名义制冷量。因此,在设计和运行中央空调系统时,需合理考虑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4、压缩机铜管吸气温度检测(需在制冷运行时检测)如果在激光冷水机开机运行30分钟后,检测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低于0度,则说明水侧换热器中水流量不够导致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下跌,并导致氟里昂在蒸发器流向压缩机的吸气管道中还在蒸发吸热,才会导致压缩机吸气温度低于0度。
1、一般的计算方式是P=CMeT,但质量单位比较常用的是用流量来代替Q=吨/小时,则带入公式可以得到P=CQeT。比如冷水机组的进出水温度分别是12℃、7℃,冷冻水的流量为360m3/h。则可以计算出制冷量为=2KJ/(Kg*C)*360m3/h*5℃*h=56*106KJ=2100KW-h。
2、制冷量(Q)= 定压比热(Cp)× 比重量(r)× 水流量(Vs)× 水温差(T)其中,Cp是水的定压比热,一般取值为1868 KJ/Kg.℃;r是水的比重量,一般取值为1000 Kg/m3;Vs是水流量,单位为m3/h;T是水温差,即出入水温度与进水温度的差值。
3、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是通过公式来实现的,其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为:体积(升)×升温度数÷升温时候(分)×60÷0.86(系数)=(w)。另一种计算方式为:体积(吨或立方米)×升温度数÷升温时候(时)÷0.86(系数)=(kw)。
4、制冷量(kW)=电功率(kW)×517 其中电功率是指制冷机组在运行时消耗的电量。 根据冷水流量计算制冷量 此方法是基于冷水流量计算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制冷量(kW)=水流速(L/min)×水的比热容(kW/L℃)×(入口水温-出口水温)其中水流速是指冷水进入制冷机组的速度。
5、冷水机制冷量计算:水冷螺杆机的制冷量以冷吨为单位。风机盘管的制冷量按KW计算。例如,对于10立方米的水,从7度提升至15度,4小时需2255KW,5小时需1604KW。冷凝器换热面积:风冷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约等于制冷量/㎡。水冷式与风冷式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比例一般为1:15,水质差时可适当减小比例。
6、冷水机制冷量计算主要***用两种单位,即冷吨与千瓦。冷吨为国际上常用的制冷单位,1冷吨等于516千瓦。针对水冷螺杆式冷水机,其制冷量的计算通常参考此单位。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也常常以千瓦作为计算单位,例如风机盘管的制冷量。
1、其中,Q代表制冷量,W是物料重量,C是比热,ΔT是温度差。例如,1立方米水从20℃降至10℃时,制冷量可通过 Q = 1000KG * 2 * (20℃ - 10℃) / 860Kcal/h 转换为 kW,计算结果为 Q = 48KW。
2、Q = 42000Kcal/h / 860 ≈ 48KW 若物料体积未知,对于液体,可依据流量(L)计算,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使用修正系数163,该系数是基于行业经验得出的。 如上所述,这两种制冷量的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冷冻机选型和计算中。
3、冷冻水是用户的需求,这个一般都是已知条件,用这个条件可以算出所需制冷量,以便选出压缩机型号。如果要是告诉冷量计算水量的话,用Q=CMΔt就能算出水量,不同浓度的盐水或者纯水的比热、密度什么的参数都可以查到,冷冻水流量就算出来了。冷却水的流量一般都是计算出来的,这个由冷凝器的负荷决定。
4、活塞式制冷机(t/kw)0.215 离心式制冷机(t/kw)0.258 吸收式制冷机(t/kw)0.3 螺杆式制冷机(t/kw)0.193~0.322 以选离心式制冷机为例:冷却水量=500*52Kw*0.258t/kw=454t 冷却塔水量=454*25=567t 系统冷冻水(或盐水)流量估算0.14~0.20L/S (0.25~0.40L/S)/冷吨。
5、.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5~5)℃x163]X(15~2) 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6、选择冷却塔时,通常依据制冷主机的功率来挑选相应型号。比如,对于100冷冻的主机,应配套100冷冻的冷却塔。计算冷却塔流量的简便公式是:(冷水机组的制冷功率+压缩机输入功率)(千瓦)/815=冷却塔的流量(吨/小时)。更直观的方法是根据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流量,选择一个稍大的冷却塔即可。
1、冷冻机的制冷量计算方式如下:基本公式:制冷量 = 冷冻水流量 × 187 × 温差 × 系数。187:为水的比热容,是计算制冷量时的定量。冷冻水流量:指机器工作时所需的冷水流量,单位需换算为一秒每升。温差:指机器进出水之间的温差,是计算制冷量的重要参数。
2、基本公式为Q=W*C*ΔT,即制冷量Kacal/h=物料重量*比热*温差。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换算。例如,1立方米的水从20℃降到10℃,1立方米等于1000升等于1000公斤,因此Q=1000L*2*10℃/860Kcal/h(转换为KW),即Q=42000Kcal/h,换算为48KW。
3、计算冷冻机的制冷量时,我们***用以下公式:制冷量等于冷冻水流量乘以187再乘以温差,最后根据机型选择乘上相应的系数。对于风冷式冷水机,需将上述结果乘以3的系数;而对于水冷式冷水机,则需乘以1的系数。这些系数的选择是为了确保制冷效果达到最佳。
4、为了计算冷冻机的制冷量,我们需要遵循特定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制冷量等于冷冻水流量乘以187(水的比热容)再乘以温差,最后根据机器类型乘以相应的系数。如果选择了风冷式冷水机,需要将上述结果再乘以3的系数;而如果是水冷式冷水机,则乘以1的系数。
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5~5)℃x163X(15~2) 。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额定冷冻水流量要根据冷水式空调机组的名义制冷量来大致计算。比如,名义制冷量为65kW的风冷模块机组的额定冷冻水流量应该是 65*0.172 = 12 m3/h,或者是用 65/5/163 = 12 m3/h来计算,这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理论水流量是一样的。
散热的模式不同,水冷的要用水塔经过水循环来进行散热,他没有金属散热器。风冷就是要风扇和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来散热,用风来带走热量。风冷,用风作为散热介质,其实介质就是空气。效率相对较低,安装方便,占地不大。水冷,就是用的水作为散热介质了。
中央空调制冷量的单位换算是一个常见的概念,1HP与KW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理解:1HP等于大约0.7457至0.735KW,具体取决于机组类型,风冷机组使用的是5kW/匹,而水冷机组则为3kW/匹。
比如,一台名义制冷量是100kW的水冷冷水机组,其标准工况下的冷冻水流量应该在12m3/h,而由于其冷凝热量大概在120kW左右,虽然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差也是5度,但其所需要的冷却水流量却在6m3/h左右。
1、制冷量 = 冷冻水流量 × 187 × 温差 × 系数 其中,冷冻水流量代表机器运行时所需的冷水流量,通常以升每秒为单位。温差指的是机器进水和出水之间的温度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算中,187是一个定值,代表水的比热容。在选择冷水机类型时,风冷式需要乘以系数3,而水冷式则乘以系数1。
2、制冷量(kW)=电功率(kW)×517 其中电功率是指制冷机组在运行时消耗的电量。 根据冷水流量计算制冷量 此方法是基于冷水流量计算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制冷量(kW)=水流速(L/min)×水的比热容(kW/L℃)×(入口水温-出口水温)其中水流速是指冷水进入制冷机组的速度。
3、冷水机组是制冷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两大关键指标是冷量和流量。
4、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冷冻水流量 = 制冷量 ÷ 温差 ÷ 水的比热容 ÷ 3600。其中,制冷量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单位为瓦时(Wh)或千瓦时(kWh);温差为冷冻水进出水温差,单位为摄氏度(℃);水的比热容为18J/g℃,即1kcal/kg℃。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系统需求来确定冷冻泵的流量。
5、冷水机组的冷量计算公式 Q = m \times c_p \times \Delta T 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kW;m为冷却水的质量流量,单位为kg/s;cp为冷却水的比热容,单位为kJ/(kg·℃);ΔT为进出口水温差,单位为℃。
6、选择风冷式冷水机时需乘系数3,选择水冷式冷水机则乘系数1。根据计算的制冷量选择相应的机器型号。一般习惯对冷水机要配多大的习惯用P来计算,但最主要的是知道额定制冷量,一般风冷的07KW的样子的话选择用3P的机器.依此类推。
关于制冷机组流量,以及制冷流量计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制冷机组加热
下一篇
空调制冷制热图标图片